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黑土粮仓的“数字”
时间:2025-08-03 11:24:23 点击次数:3

  黑土粮仓的“数字”目前,友谊农场共有约190万亩耕地,19万亩已建成“智慧神经网络”:500余套物联网设备织就监测网,田间气象站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无人机航拍每生成作物长势三维图谱,120套智能闸门与水位计联动实现自动灌溉。

  数据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居全国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居全国首位。

  “这是1954年苏联援建的新中国首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有着‘天下第一场’的称号。”站在稻田旁,友谊农场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曲慧自豪地说,这里是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源地,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盛夏时节,三江平原腹地的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有限公司,水稻正处于拔节孕穗关键期的“数字”。微风拂过中国农机网官方网站,稻浪翻滚,清香四溢。田埂间不见往农人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数字哨兵”:自动气象、土壤监测等设备将采集的各种数据实时回传,监测着水稻的生长情况。

  中国科学院将在尚志市落地省首个“伏羲农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伏羲农场”团队张晓博说,有全国最大的耕地面积,黑土地质量好,适合规模化推广智慧农业,团队正以这里为样板,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农业模式,用科技手段提升粮食产能。

  “这套系统就像给作物做‘CT体检’。”公司技术总监胡泊说红薯粉碎磨浆机,系统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实现精准施肥:无人机搭载遥感设备“扫面”,采集作物光谱数据;地面传感器“扎点”,获取土壤氮磷钾含量;人工智能模型综合分析,生成个性化施肥方案,再由植保无人机或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施肥”,精度可达平方米级。

  这场“数字”正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今年上半年,省农投集团大数据科技公司与腾讯云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农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省农投集团大数据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明说,今后几年公司将在尚志市建设第一个无人智慧化农场,按“一万亩一个标准单元、五万亩一个网格”推进,并同步在省建设智慧农机生产线,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全要素、全场景智慧赋能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

  今年春耕时节,记者在省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田间见到,一台“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正沿着预设线耕作。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农投金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纯电无人智能农机装备,通过远程规划径自主作业,并实时采集反馈作业数据,可有效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

  2014年,这家公司落户,现在已经成为省智慧农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有大量的无人机和飞手,拥有成熟的软件研发团队,而高校科研团队具备理论优势,双方优势互补,产出一系列科研。”总经理高文辉说,他们已与中国科学院、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建立了紧密联系,智慧农业技术已经在、、鹤岗中国农机网官方网站中国农机网官方网站、黑河等多地应用。

  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同样蓬勃涌动。在神州精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做中国卓越的数字化技术与数据服务商”的醒目有力。研发人员站在电子沙盘旁,结合动态图谱演示着核心产品——“近地遥感空地协同精准变量施肥系统”如何为作物“把脉开方”。

  如今,智慧农业正在让这个农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相应地块的“生长档案”便清晰呈现。“水稻叶龄诊断系统是我们的‘千里眼’,能实时采集叶龄信息,精准掌握作物长势和变化。”曲慧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通过多年数据积累,农场已建立智能化叶龄诊断模型,过去施肥打药凭经验,现在全靠数据说话。

  省提出,聚焦育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创新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打造全省统一智慧农业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主要作植精准化、畜牧养殖智慧化、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农机新闻黑土粮仓,持续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作为全粮第一大省,素有“黑土粮仓”的美誉——“全国每九碗饭就有一碗来自这里”。如今,广袤且肥沃的黑土地上,正掀起一场“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有底气。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湘江农机http://www.xjnongji.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13786820880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