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星与服务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23年均有所提升,上游产值为534亿元,同比+3.89%,在总产值占比9.27%。运营服务占比最高,约50.16%;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等环节产值同比+3.9%/4.4%/3.67%。
截至2024年,北斗系统的应用已覆盖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盟、非洲、中东等区域,服务用户超10亿。其产业生态趋完善,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2亿片,成本降至1美元以下,推动中国卫星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农机技术、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个混合卫星星座组成,如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地面段主要为负责接收北斗信号的控制端,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组成;用户段主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由应用软件与用户服务系统构成,还包括芯片、天线等基础设备。
截至2024年年底,道营运车辆、邮政快递车辆、轨道交通等领域已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设备约1350万台(套)。
与此同时磨面机,依托北斗系统的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服务等行业厂商所采用,并深度融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及民生领域,各类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持续涌现,重塑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中游涵盖设备与系统集成,下游环节将北斗服务应用到专业与大众消费场景。中游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涉及车载终端、系统集成业链、行业渗透及赋能、重点企业、国防安全终端、GNSS接收机、GIS数据采集器、移动终端等领域。
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透露,“十四五”规划设定的17项主要指标里,高速公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进港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等6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北斗系统运行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性和自主性为发展原则,为全球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北斗系统投入服务以来,其应用已广泛覆盖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不仅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提供支撑,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下游则属于运营服务范畴,主要面向特殊市场、行业市场及消费市场,业务覆盖数据采集、监测、、指挥调度等多个方面。
其中,与卫星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核心产业产值达1699亿元,同比增长5.46%,在总体产值中占比29.51%;由卫星应用和服务衍生带动的关联产值达4059亿元,同比增长8.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70.49%。
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是中国基于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自主研发、运行的,面向全球的卫星系统,为区域用户、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系统的基础设施包含空间段、地面段与用户段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空间段和地面段主要由国家统筹建设,而用户段在北斗产业中居主导地位,可进一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层级。
2024年,中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与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卫星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北斗应用推动我国卫星与服务产业结构优化。202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北斗优先应用和北斗产品化替代,我国卫星与服务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北斗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备受重视,“十四五”规划中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指标已提前达成。2025年7月21,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用户段在北斗产业中居主导地位,其产业链由上游基础元器件、中游终端设备与系统集成、下游应用领域三大环节构成。
其中,全国1226.2万辆营运车中北斗系统深度报告:应用场景、产,超1200万辆配备了北斗终端;邮政物流领域,有超9万辆快递车、4.8万艘船舶接入北斗系统;铁领域相关设备超10万台磨面机,包神铁等通过高精度地图构建起安全防护体系。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湘江农机http://www.xj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