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邹平市焦桥镇的中国科学院无人农场示范里,无人驾驶的2台收割机、2台运粮机和1台播种机联动协作,完成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作业。
眼下,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已进入机收高峰期,齐鲁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据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6月9,全省小麦已收3075.1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50.8%;全省玉米已播1266.9万亩夏”生产 夏收进度过半、约占应播面积的23.1%。
在市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提前规划好晾晒区域,划分出平整地块,并预留了车辆通行通道,确保农民晒粮、办公两不误。市夏津县人民办公室也发布通告,全县范围内的各乡镇(街道)人民(办事处)机关大院、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以及文化广场、闲置学校等具备晒粮条件的公共区域,并提供饮水、防暑等服务,保障小麦晾晒工作。
在阳谷县大布镇高庄村,占地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晾晒场安装了智能烘塔,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和光伏发电设备山东智能设备接力“三,年可处理粮食5000吨,今年“三夏”以来已累计烘小麦近千吨。(记者叶婧)。
这片无人农场试验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济南空天信息实验室共同牵头建设农机技术。“我们利用北斗、天通等新的卫星技术,研发、升级了5类农机、10类机具。今年,我们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精准作业。”济南空天信息实验室副主任李子申说。
在这片1100亩的麦田中,李子申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技术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农情立体网络,并研发了多源数据融合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走进无人农场指挥室,数字孪生与智能管控系统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农情处方、农机作业质量等信息。“与辅助驾驶农机相比,项目研发的无人农机实现了多场景无人作业红薯粉碎磨浆机,减少农场劳动力超70%,其中的关键技术、硬件装备、软件系统等已实现100%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汪亮说。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湘江农机http://www.xjnongji.cn/